本篇文章1292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"顯明貨就在家門口,為啥開銷者情愿多花20塊快遞費也不愿來???"上個月幫小區(qū)便利店寫促銷文案時,老板張姐急得直跺腳。厥后咱們用了三招,硬是把到店取貨率從12%拉到47%——今天就掰開了揉碎了告訴你,閃開銷者迫不得已跑腿的軟文到底怎么寫吸引人!
“到店取貨不就是省個運費嗎?有啥好寫的?” 您倘若這么想可就虧大了!客歲有個母嬰店老板,在軟文里寫“到店自提立減5元”,終局連保潔阿姨都沒多看一眼。切實開銷者真正在乎的根本不是那幾塊錢!
三大必殺技:
“不就是跟風寫節(jié)日促銷嗎?” 客歲中秋幫海鮮商圈寫文案,別人都寫“團圓宴禮盒”,咱們改成:“船埠老陳偷偷留的野生黃魚,到店自提才可能搶鮮!”——把海鮮到店和本地漁民故事捆綁,當天清晨三點就有人排隊。
高階操作三板斧:
“到店率增強27%”這種數據根本沒人信! 客歲幫生鮮店改文案,把“到店自提開銷者增添35%”改成:“327位街坊挑撰自提后,發(fā)現(xiàn)了老板娘藏著的云南菌子秘方”。用詳細人物故事帶數據,咨詢量翻了2倍。
讓冷數據變熱乎的法門:
獨家數據:
某社區(qū)超市實測發(fā)現(xiàn),在軟文中加入“到店解鎖隱藏福利”話術的訂單,平均客單價比個別訂單高出23.7%。更絕的是,這些開銷者中有61%會順手購物貨架邊的促銷品——這才算是到店取貨的隱藏金礦!
說到底,寫到家取貨軟文就跟街坊嘮嗑似的。少整那些“省錢費心”的虛話,多說說“王大姐昨天來自提時發(fā)現(xiàn)了啥好貨”。記著,開銷者不怕多走兩步,怕的是走這一趟不值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