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57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是不是有過這種經(jīng)歷?——辦完健身卡雄心壯志,結果去了三次就再也沒動靜了。心里總想著“明天再開始”,但這個明天好像永遠都不會來。其實你不是一個人,大多數(shù)人都在“想鍛煉”和“懶得動”之間反復橫跳。所以問題到底出在哪?今天咱們就好好聊聊這塊“硬骨頭”。
很多人以為不去健身是因為“懶”,但真的只是懶嗎?不一定。我們的大腦天生喜歡省能量,這是千百萬年進化留下來的機制。所以“不想動”其實非常正常,別老責怪自己。
那怎么辦?我們可以“騙騙”大腦。比如:
經(jīng)常有人問我:“到底做什么運動最有效?是跑步還是跳繩?力量訓練要不要做?” 我的回答是:沒有最好的運動,只有最適合你的。
如果你討厭跑步,硬逼著自己跑,肯定堅持不下來。如果你喜歡跳舞,那就跳尊巴、跳街舞;如果喜歡戶外,那就周末去爬山、騎行。
關鍵點是:動起來本身就比不動好太多。不管什么形式,只要是你愿意重復做的,就是好運動。
“我太忙了”大概是放棄運動最常見的理由。但說真的,我們并不是擠不出30分鐘,而是心理上覺得“這件事可做可不做”。
你可以試試這些方法:
不過話說回來,如果你某天真的特別累,休息也不是罪。傾聽身體的聲音反而能讓你更持久。
很多人放棄是因為“All or Nothing”心態(tài)——要么完美執(zhí)行計劃,要么就徹底放棄。比如有一天沒運動,就覺得自己失敗了,然后整個計劃報廢。
鍛煉本來就不是線性的,有高潮也有低谷。今天狀態(tài)不好少做一點,明天狀態(tài)好多做一點,都很正常。重要的是保持“大致上在動”的趨勢。
說那么多,最后分享幾個我自己用過、覺得特別好使的方法:
最后我想說,鍛煉健身這件事,本質(zhì)上是一場心理游戲。不是你戰(zhàn)勝身體,而是你學會與自己的身體和解、協(xié)作。別追求速成,沒有神奇藥丸,只有持續(xù)積累。
所以,不如現(xiàn)在站起來,做個拉伸,或者出門走一圈?就從這一個小動作開始。
【文章結束】